印刷资讯

印刷资讯

news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印刷资讯 > 正文

安徽青美吉印通 的简单介绍

印刷问答 2022-10-27 09:00 200

71、紫竹观音庵

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槐树脚小井巷* 号。系晚清陈氏所筑之家庵,坐北朝南,前后三进,占地约12* 0平方米。第一进面阔七间,第二、三进面阔均为五间,东西两侧配有廊房。后院东侧和北侧各有住房三间。第三进大殿进深七檩,前廊为海棠纹卷棚,整个建筑,保存完好。东为吴道台宅第,西邻朱自清故居,文物景点可连点成线,形成旅游区。

72、旌德会馆

现为市级文保单位。位于弥陀巷1-7号,为清代安徽旌德盐业客商创办。扬州城区内原属于旌德会馆产业的老房子颇多。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城区内彩衣街90号、92号、9* 号、7* 号;弥陀巷1号、* 号、* 号、7号;国庆路* * 0号,原史可法路12* 号、* * 9号;原埂子街1* 2号(现为埂子街1* * 号),皆有原属旌德会馆的产业。

7* 、山陕会馆

旌德会馆,也是扬州最早设立的会馆之一。根据现存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一月老房契记载“立卖民地民房文契许蓼齐今将祖遗承分民房一所,坐落大东门外司前三铺大街,弥陀寺巷口西首朝南地方……出卖给梅德盛名下永远为业,当日凭字中估值时价白银捌佰侍拾两……。”其中大东门外司前三铺大街,即今彩衣街;弥陀寺巷品,即今弥陀巷口。梅德盛名义买房之后即为旌德会馆产业,在这后来原契纸上印记注明“此系旌德会馆公有产,无论何人不得抵押变卖。”此康熙年间的房契是扬州现今发现最早的房契,也是有史料见证的扬州最早会馆。

7* 、盐务会馆

根据房契记载,当年购买许氏房屋时,前后共有七进房屋,祠堂高敞,屋檐口出檐椽铺飞椽,使之出檐更加深远,屋面坡度曲缓,屋顶颇陡峭,堂柱下鼓蹬古拙,圆木柱粗实,梁架用料肥硕,檐桁彩绘依稀可见。整体祠堂建筑有轩峻庄严之势。

7* 、魏源旧居

位于新仓巷* 7号,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 * * )。魏源(179* --1* * 7)原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良图,晚年自取法号承贯,湖南邵阳(今属隆回县)人,长期寓居扬州,清道光二十五年(1* * * )中进士。曾任兴化知县、高邮知州。道光十五年(1* * * )购置房屋改建,名“絜园”。占地面积2* 17平方米,南为花园,北为住宅。花园原有荷花池、鱼池,池中架白石桥,周围有湖石、黄石假山、石桌、石凳和古井及竹木花草。东沿壁置曲廊,南构书舍斗室,西有船厅、北有花厅。住宅坐北朝南分东、中、西二路。大门朝东,门对面的照壁,今依稀可辨。八字形磨砖对缝大门楼。东路北首原有小三间两厢住宅楼一幢,后有小天井,前有庭院,植腊梅、枇杷、柿树。庭院南有厨房、柴房、天井,再南连门房,西有火巷一道。中路房屋规整,朝东磨砖二门,青石板天井一方,坐北朝南正厅三间,左右各有套房,中夹小天井一方。厅前和厅东西二侧置回廊,厅天井前南首原有花厅,正厅前、后置木雕槅扇,方砖地面,厅北穿狭长天井入厦披屋三间,出腰门至后庭院。庭院内坐北朝南住宅五间两厢,宅北后小院一方,宅前东西置廊,廊有门各通东西两路房屋。穿西廊入西路庭院。院内植桂树,面东置花坛,朝南抱厦式客厅,厅后住宅三间、二次间前各有小天井一方,北向各有房一间。抱厦南披屋上山尖遗存局部深浮雕砖雕依稀可辨。朝南有玻璃槅扇,东、西遗存灯笼景窗槅扇尚好,厅内方砖地面,厅南原有船厅三槛,通南花园。现存西路抱夏厅房一组。磨砖门楼残壁及散落少许山石,余皆毁。

7* 、卞宝第故居

位于广陵路219号,清湖广、闽浙总督卞宝第宅第。卞宝第,字颂臣,号娱园,仪征籍,世居扬州,清咸丰辛亥(1* * 1)兵兴,曾先后任刑部主事,郎中、御史、府尹、直至闽、浙巡远、湖广、闽浙总督等职。住宅原范围,北面抵广陵路,南面通过丁家湾* * 号。现占地面积* 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 1000余平方米。现存二层楼房三进,面阔五间,楼与楼之间旁置厢楼互连相串。第三进楼房上世纪90年代,遭火烧残。另有半亭一座,水井一口。现存建筑平面布局,前后三进楼宅呈“日”字型格局。

77、张亮基故居

位于丁家湾20号,为清咸丰年间湖广、云贵总督张亮基故宅。原有建筑七进,现仅存门楼、正厅、附房。门楼整体砌筑是十分讲究的,门墙、门垛、门樘以及门樘两侧内壁腮墙皆用磨砖清水砌筑到顶,是扬州少见的清式金柱式门楼。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檩,保存有清咸丰帝赐匾三块。现为张氏后裔住用。

7* 、李长乐故居

位于东关街五谷巷* 1号,为清光绪年间直隶提督李长乐故宅。五谷巷,原名蛇尾巷,后因李长乐购建之居,改称五福巷,今名五谷巷。李长乐(1* * * —1* * 9)字汉春,盱眙半塔集人,历任湖北、湖南、直隶提督。李长乐从军数十年,一生得了三个巴图鲁(即“勇士”的称号),这在清朝历史上是罕有的。清同治初年,李任参将时购建。东至五谷巷西侧,南至问井巷,西至问井巷2号,北至东关街* * * 号现规划设计院内,原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原有房屋大小约八十余间,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组群布局分东、中、西三路及小花园。五福巷原有门牌号码* 号、* 号、10号,原* 号、* 号门已不存。剩10号,今又改为* 1号。东纵轴线住宅:原五福巷* 号大门楼坐北朝南,当年是很有气派的,大门西旁有土寺祠,上马石,门楼对面有大照壁,今已不存。原来进入门楼,内有照厅、正厅,正厅为柏木构架,其后为二进住宅,前后主房连门楼共有五进,皆面阔五间。再后还有厨房、附房小院等,东路的住宅亦是李长乐故居最好的住宅。中纵轴线住宅:即今五谷巷* 1号,大门楼朝东,历史原样尚存,格局基本完整。门楼比寻常人家宽阔。呈八字型。入门楼,有大天井一方,右折,坐北朝南主房前后原有三进,皆三间二厢式,现存二进,其后拖一厢,已拆。入门楼,迎面朝东仪门尚完整。沿仪门外边北向火巷一道,站在巷口举头北望、亦壮观。巷内青整砖灰砌高墙,墙面横平竖直,墙头檐口下一顺磨砖抛方砖完好。一溜高墙顶端砌筑独脚屏风五朵,高低错落,排列有序,根据此五朵独脚屏风,可断定此路住宅历史上前后原有五进房屋。

79、陈六舟故居

陈六舟故居共两处,一在糙米巷* 号、* 号、10号,一在东关街羊巷2* 号。陈六舟官至安徽巡抚。糙米巷,旧时称曹李巷。此宅历史上全部属陈仲云家族的产业,陈氏先后四代为扬州很有影响的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从道光壬午(1* 22)至光绪癸未(1* * * ),陈家先后出了三位进士,父子二人赐传胪,其后两人为举人、秀才。陈氏家族从陈仲云在道光壬午(1* 22),其子陈六舟在同治壬戌(1* * 2),侄陈咸庆在光绪癸未(1* * * )先后参与殿试会考时,三人都赐进士。而陈仲云、陈六舟父子二人先后在殿试会考时又获得二甲第一名,赐称传胪。历史上扬州人称陈家为“一门三进土,父子二传胪”。陈氏住宅从地理位置,遗存房屋的现状、体量、造型、构架特色都能印证是属于清中期或更早的建筑。陈氏老住宅* 号、* 号磨砖门楼今尚存,形式相似,* 号门楼已用砖封闭,从其西另开一门进出,而10号门楼解放后已拆除改建。* 号门楼一顺* 间,小五架梁,人内左折正厅三楹,杉木圆作,七架梁,抬梁式。厅内古拙简朴构架未动;* 号门楼一顺有七小间,原迎面有福祠残迹,入仪门,迎面正厅三楹,东接客座一间,此厅堂是陈氏正厅,专为接待礼仪场所。厅堂构筑规整考究。此轴线住宅从其遗存迹象看,历史上前后共有五进房屋。依此路住宅西墙有南北向巷道,巷西尚存前后三进住宅,为三间二厢式。而10号一路住宅19* 9年后已拆除改建,难寻旧屋遗存。陈氏老屋除在糙米巷以外,在东关街羊巷2* 号还有一处老屋,此属于陈六舟的产业,称之“金粟山房”。大门坐西朝东,东门楼呈八字式,磨砖丝缝砌筑,门首楞枋上夹堂板嵌卷草如意圈起来的图案四幅,意为“事事如意”。现今门堂已与历史原存房屋隔断。原来入内面南有二路住宅相互毗连,朝南前后各三进,面阔皆五间二厢。现今只存前后二进,原南首一进因市一中建住宅楼已拆掉,而现存前一进二路一排十间却将原排山板壁拆掉。后一进一排十间四厢现仍存。在此西路其宅之后,尚存原金粟山房小园,留有花木遗迹。民国初,陈重庆对此宅扩建增修,并作诗《园桂盛开寄怀》,还有《双燕》诗云:“小园半亩锁深幽,便当元龙百尺楼;从其诗句中可知当年小园有半亩,内有桂花、桃花等花木。李涵秋作《广陵潮》曾提到其园有“苍松合抱,翠笔成林,晚花与斜日争妍,画槛与四廊相接”。

* 0、许氏盐商住宅

位于丁家湾* * 、90、92、9* 、9* 、9* 、100号,宅主许蓉楫,建于清代晚期。许蓉楫(1* * * --19* 2),字云甫,祖籍安徽歙县许村。光绪年间在扬州开设“谦益永盐号”。民国初年任扬州食商公会会长,乐善好施,曾开设“朱济堂”药铺、粥厂济民,并捐资修桥等。其孙许国平,原在美国马利兰大学工作,后偕夫人蒋丽金同钱学森等一起回国,致力于科学研究事业,分别担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住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 000平方米。建筑东西并列五路,第一路前为磨砖门楼、福祠,后为住宅三进。第二路为花厅、客座以及杂房。第三路建筑前后五进,前三进均为厅房,四、五进为三间两厢二层楼房。第四路建筑前后三进,首进为厅房,其余两进均为三间两厢二层楼房。第五路建筑前后五进,首进为平房,面阔四间,第二进为卷棚厅房,其余均为三间两厢二层楼房并置外廊。该建筑群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

* 1、魏氏盐商住宅

位于扬州永胜街* 0号,为盐商魏次庚住宅,建于清代。大门西向,建筑坐北朝南,东为住宅、西为园林。东部建筑前后* 进,前为照厅、大厅,后为* 进住宅。大厅面阔* 间,进深7檩,前后有卷棚。厅后* 进皆为* 间两厢,两侧有套房小院。宅西园林部分破坏严重,残存山石树木,原有四面厅——“吹台”,内悬郑板桥书“歌吹古扬州”横匾,解放后移至瘦西湖上;船厅一座,已移建于大虹桥南“西园曲水”。

* 2、冯氏盐商住宅

位于东关街292号,为清代冯氏盐商住宅。门楼已改建,门厅三间尚存,第一进为二道门厅,门厅上有过楼三间,第一进正房为三间一厢;第二进、第三进为三间两厢式住宅,中间以天井相连。建筑东山墙外为一火巷通道。该处建筑大门及门厅破坏较严重,正房郭门、建筑布局、结构保存尚好。

* * 、黄氏盐商住宅

位于石将军巷2、* 号,宅主黄锡安,建于清末民初。黄锡安曾任四品清理财局编辑科科员安徽候补知县。该住宅分东西两部分,坐北朝南,东部住宅水磨砖门楼,入内南边为轿房,北为正厅,东西两边有廊与正厅相连。正厅为卷棚式明三暗四厅房结构。厅后为三进住宅,均为三间两厢。宅后有一小天井,北为柴房。西部住宅前为砖雕门楼,后为中西合壁式平房,面阔五间,墙体青砖、红砖夹砌,拱形门、窗,窗户为木制百页窗。该建筑至今保存较好,现为黄氏后裔住用。

* * 、李氏住宅

位于石牌楼1* 、1* 号,房主为清代李清波。大门面东,砖雕水磨门楼。住宅坐北朝南,分南北两部分。北侧,进门为一庭院,西有东向二道门。进门又为庭院,三面回廊,正厅三间。厅后为二层楼屋,面阔六间。南侧,大门面东,门厅已改造成住宅。进门,西有东向二道门,住宅前后三进。第一、二进为明三暗四对合式住宅,天井西有客厅一间;第三进为三间两厢住宅。

* * 、陈氏住宅

位于广陵路* 0* 号,为清末民初木行业陈氏商人所建。住宅分东、西两部分。东路住宅,前后两进,第一进明三暗四住宅,东、西有厢房;第二进为三间两厢式住宅。西路住宅,前后为三进。前二进为对合式三间一厢住宅,中有天井相连;第三进为花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前后置 卷棚,明间一木雕镂空仕女罩格,梁架上有雕花。厅前小庭园以鹅卵石和小瓦铺地,组成“团寿”字图案。整个建筑布局合理,天井、庭园、花厅、住宅有机结合。

* * 、大芝麻巷民居群

位于大芝麻巷1* 、20、* * 、* * 、* * -1号,清末民初建筑。该民居群为以* * 号为中心,东侧为* * 号之一,西侧为* * 号之一,坐北朝南。1* 号民居,民国初期建筑。住宅坐北朝南,前后两进,三间两厢对合式住宅,中以天井相连。此宅结构完好,木槅门、窗保持原样。20号民居,清代建筑。水磨砖雕门楼,两开间门厅。入内,北侧原有花厅三间,现已改建;西首二道门,进门为小过厅,中间为天井,北有住宅四进,均为三间两厢。该建筑内部结构及槅扇门、窗,均保存较好。* * 号民居,前为照壁,上有砖雕“鸿禧”二字,住宅前后四进。第一进为门厅,面阔三间,入内中为天井,三面回廊。第二进为大厅,面阔三间,前置卷棚。第三、四进为三间两厢住宅,中以天井相连。* * 号之一民居,前后三进。第一进书房三间,东侧为厢房(龙梢)。第二、三进为三间两厢式住宅。* * 号之一民居,前后三进,第一进为三间客房,第二、三进为三间一厢式住宅。* * 号民居照壁,已改建为民居住宅后檐墙。该民居群保存好,现为民居住用。

* 7、湾子街210号民居

位于湾子街210号,清末民初建筑。坐东朝西,由东西两进楼房、一进平房组成。东为平房,三间两厢。西为四合院式串楼,串楼上下两层,有一门厅通湾子街。该建筑平面布局随街道地势而建,充分利用空间。

* * 、景氏住宅

位于新胜街2* 号,景吉泰茶庄老板景鉴澄住宅,清代晚期建筑。景鉴澄在扬州开店,为人活络,常向一些茶楼、浴室、戏馆的店主宣传推销自己茶叶的价廉与物美。后因生意越做越大,先后买下了新胜街好几处房屋。后由于市面萧条,营业萎缩。19* * 年,景吉泰参加公私合营,与其他几家同业改组为“绿扬春”,门面设在教场街。景氏住宅临街为一小门厅,进门一小天井,向西为前后三进三间两厢式住宅,住宅六间天井相连。院东部原有客厅,现已改建。

* 9、达士巷民居群

达士巷20号民居现存砖雕门楼一座,住宅已改建。达士巷22号,前为砖雕门楼,后为五进住宅。第一进为三开间门厅,门厅北为一天井与第二进三间两厢住宅相连,第三进为三间两厢住宅,第四、第五进为对合式三间两厢住宅。该建筑群总计五进,除门厅三间改造为住房,其余建筑结构均保存较好。天井相连,麻石铺地未改变,木槅扇、门窗基本保留。为清末民国初典型民居。达士巷22号,前为砖雕门楼,全为四进住宅。进门第一进为三间门厅,中间一天井与第二进三间两厢住宅相连。第三、四进为对合式三间两厢住宅。天井为青石铺地,堂屋间青砖基本保留。木槅扇、门窗基本保留。该建筑为清末民国初典型民居。

90、徐氏住宅

徐宅始建于清末民初年间,前后三进,第一进为门厅,明三暗四式住宅,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为小庭园,第二进、第三进为明三暗四带厢房式住宅。二、三进之间有天井相连。该组建筑东西二山墙以山形风火墙前后相连,为清末民初小康之居的代表。

91、玉井巷11号民居

位于玉井巷11号,清末民初民居。水磨砖雕门楼,砖雕为“孔雀、牡丹”纹样,门楼为四间楼厅。进大门分东西两路住宅。东路三进住宅,明三暗四,中间以天井相连。西路第一进为门厅,面阔五间;第二进花厅,面阔五间;第三、四进为明三暗五住宅。该组建筑,槅扇等木装修保存较好。原有花园,今毁,仅存部分迹象。

92、林氏住宅

位于石牌楼2* 号,清末民初民居。,水磨砖雕大门,住宅坐北朝南,前后四进。进门有一小门厅,西首为二道门,南有北向门厅三间中为天井,北为花厅,面阔三间。厅西,客厅一间。第三、四进为对合式明三暗四住宅。

9* 、张氏住宅

位于彩衣街2* 号,为张安治住宅,建于清末民初。张安治(1911--1990),号汝进,笔名张帆、安紫,扬州人。曾习中国画于谢公展,后深得徐悲鸿器重,先后任职于南京美专、中央大学艺术系、广西艺术馆及中国美术院。19* * 年,应邀赴英国研究深造并弘扬祖国绘画艺术。19* 0年回国,历任政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设计师,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副主任、教授,美国纽约大学市立学院客座教授,兼任《中国画研究》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第六届、第七届文化委员会委员,民盟北京市委员会顾问。曾先后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数十次,许多作品为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出版有《张安治画集》等。住宅前后二进,第一进为门厅,面阔三间;第二进,三间两厢,进深七檩,整体结构保存基本完好。

9* 、蒋氏住宅

位于风箱巷2号,为清末民初蒋氏住宅。东临皮市街,西邻市保单位“蔚圃”。门楼砖石结构,面阔三间,水磨砖保存完好。住宅分东、中、西三路。东路住宅前后三进,三间两厢;中路建筑前后五进,第一、二进为对合式大厅,三、四、五进均为三间两厢。西路,南部原为花园,今改建;北有大厅三间。

9* 、张氏住宅

位于沙锅井2-1、2-2号,为清末民初张德坚购置旧庭院为居所。住宅东西两路,坐北朝南。门楼水磨砖雕,面阔三间,保存完好。东路,三间两厢住宅一进。西路两进,南为四间花厅,厅前一小庭园式天井,内尚存部分假山石和花草;第二进为三间两厢式住宅。宅西北围墙外即为“沙锅井”。

9* 、邹氏住宅

位于史巷7号,民国时期扬州盐业公会高级职员邹育梁购旧宅为居所。该建筑大门座西朝东。砖雕门楼,进门为三间门厅,门厅南北侧各接轿厅两间。进庭院向西偏南为一道砖雕门。进门为一天井,座北朝南明三暗五大七架梁住宅。高大轩敞。住宅天井青石板铺地,堂屋青砖地墁保存基本完好,正房室内木地板,木板壁槅扇门窗保存完好。天井南座朝北四间厅房。厅房南原有花厅三间,现已改建为住房,但花厅结构未动,仍可见原建筑风貌。该住宅为清未民初保存较完好的大户之家居建筑,现为邹氏后裔居住。

97、史巷9号民居

位于史巷9号,为清末民初民居。 建筑坐西朝东,第一进为门厅,第二进为砖雕门楼后接三开间门厅。门厅以庭院、过廊连接第三进、三开间大客厅。大客厅后为一天井,第四进为明三暗五住宅正房,第五进亦为明三暗五住宅。第四、五进之间为天井。该建筑群五进房屋,以四个天井相连,建筑布局疏朗宽敞。现为扬州印刷厂职工宿舍。

9* 、汉 庐

位于石牌楼7号,原为清盐商许公澍住宅,清道光年间金石书画家吴熙载、现代扬州书法家陈含光及牙雕家黄汉侯先后在这里居住。汉庐占地面积10* 9.2* 平方米,房屋* 1间* 厢,建筑面积* 07.01平方米。住宅由火巷分为东西两路,南北向前后各三进。大门在西路北向,连门堂一排三间,青石板庭院中有福祠。左折磨砖对缝二门,对开实拼,门旁列石鼓一对。门上砖雕雀替,其上匾墙嵌磨砖斜角景,屋檐下砌磨砖三飞式。其旁檐口下为磨砖抛方。二门南侧有门通火巷,火巷巷道青石板铺墁,条砖勾缝墙面。东路,民国19年(19* 0)陈含光租赁使用。入西二门,门廊前小天井青石板铺墁,朝北客座一间,朝南书舍一间,为陈含光画室。木雕灯笼景式和合窗桶扇上下分三档,中嵌玻璃,下置木裙板,对开木雕桶扇玻璃门,至今依然尚存,虽已陈旧,不失古朴典雅。天井东第一进与第二进对合七架梁六间房屋,两侧置厢廊,青石板天井、槅扇、窗桶、木隔板、木板地、方砖地面装修俱全。东厢廊有耳门通东小天井,内有楼,上下各一间,楼上前置木栏杆晒台。第三进七架梁楼上下住宅六间,西首接下房一间,东首接朝南、朝北厨房各一间,中夹小天井一方,水井一口。西路,门堂南第二进与第三进为规整明三暗五四厢对合组成一颗印式房屋。正屋与侧坐相对而构,单檐硬山式。正屋通面阔1* .* 米,进深7.* 2米,杉木梁架,室内上置天花板,堂屋方砖地面,木隔板,卧室木地板,玻璃桶扇、窗桶、窗下槛墙。西稍间与西厢房之间置木雕月门罩格,牙刻家黄汉侯常居此立案创作。天井宽敞,铺青石板地墁,植苍劲黄杨树一株,枝繁叶茂。陈从周称汉庐为“扬州北向住宅一例”。

99、王氏民居

位于金鱼巷2* 号,为王氏住宅,建于清代晚期。该建筑东西两条轴线,西轴线前后四进,第一进为门厅,门厅向北为三开间大花厅(客厅)客厅为卷棚式建筑,客厅后为天井与正房相连,正房为三间两厢式民居建筑,正房后为一小庭院,小庭院北端有坐北朝南三开间书房。书房为台门式建筑,朝南一排上推式窗户,设计精致、大方,开启方便,落下无痕迹,独具匠心。东轴线与西轴线基本一致,有腰门相通,并列而成。该建筑为扬州前宅后院式民居典型代表。

100、冯氏住宅

位于文昌中路九巷9号,系冯广盈在清光绪年间购筑的老房子。从其房屋布局、体量、装修、雕琢、家俱皆能体会“扬州古明月,陋巷旧家风”的古韵。冯氏老房子大门朝东,八字型磨砖对缝砌筑,砖面细腻光洁,门楼气势昂然,进门堂,入庭院,迎面砖雕福祠虽局部残破,然古韵尚存。福祠左为磨砖对缝仪门,入内遗存正宅南向前后三进。仪门内,中进为考究高敞厅堂三楹,前置柏木雕卷篷,厅堂前旁置廊,东廊有耳门通北向火巷,厅对面构照厅三间,东进柴房二间。厅堂屏门后穿腰门为三间二厢住宅。东厢有耳门通火巷,偏房面阔三间,是扬州古民居对合二进“前五后七,左右为三”的典型规整布局。

101、清真寺

位于马监巷东侧,是清康熙五十三年(171* )古元秉所建。整座建筑设有门厅、牌坊、礼拜殿、照厅、水房、厢房、宿舍等数十间建筑。牌坊上有“整容门”匾。院内有银杏树、“怀清井”。怀清井,民间称为“七奶奶井”,传为七烈女避难入清真寺殉节处,井旁墙上嵌砌有记载七烈女事迹的石碑一块。民国初年,寺内曾附设回民丧葬所、《北平震宗报》扬州二分社、伊斯兰报室。19* * 年,寺内办回民文化传习所。19* 7年秋至19* 9年夏,回民青年会在寺内开办生生小学。19* * 年以后,地方上先后在礼拜寺办起了标牌厂、麻袋厂、制刷厂,厂房改造过程中,建筑遭到严重破坏。

102、地藏庵

位于宛虹坊* * 号,始建于唐代,清代重建。地藏庵藏经院位于宛虹桥,庵门朝南,门前一堵照壁。山门殿三间,内供弥勒佛、护法韦驮、四大天王。第二进三间为大殿,殿内主供地藏菩萨。第三进是上下各三间的楼房,楼内供地藏娘娘,有娘娘房,山门殿至大殿的东侧有走廊。大殿到后楼的东侧建有方丈室、客堂、斋堂、僧舍等。另外还有暗室。

10* 、藏经院

位于宛虹坊* * 号,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代重新,院门朝南,山门殿三间,内供弥勒佛、护法韦驮及哼哈二将。第二进三间,为大殿,内供千手观音菩萨。第三进是藏经楼,楼上下各三间。另在三楼殿西有僧厨、斋堂、客堂、方丈室、寮房、暗室等建筑。解放后,为宛虹桥小学所用。经不断改造,现在仅存藏经楼一座。

10* 、浸会医院旧址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 ),美国西差会派美籍伊文思医师来扬行医布道,创立浸会医院。民国2年伊文思回国,由安德生医师来扬主持医院工作,次年安德生回国,邰大医师来扬接管医院工作。民国10年,在今南通西路兴工建筑新医院,建有门诊楼及病房楼一幢以及西教士(医师)宿舍楼、护士楼、职工宿舍楼。民国11年在院内创办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北伐战争时期,被迫停办。民国2* 年,西差会派遣穆夏医师来扬恢复工作。抗日战争期间,医院曾临时辟为难民收容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接管了扬州浸会医院。抗日战争胜利后,西差会派遣施坦士牧师会同扬州卸甲桥浸会堂王家庆牧师代表教会收回医院。民国* * 年夏,恢复医院工作。19* 1年7月2* 日浸会医院由扬州市人民政府接收,改名为扬州市工人医院,并迁至原美汉中学。浸会医院原址由扬州市人民医院接收使用,后改为苏北人民医院至今。现门诊楼已拆除,原有建筑尚存三幢二层西式楼,分别为院办公室、院总务处、基建处,保存基本良好。

10* 、盐务稽核所

位于淮海路* * 号,清末民国初期设立,解放后曾作为政府招待所(大汪边招待所),曾接待过原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外交部长陈毅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现存西式洋楼一座,保存基本完好。现由扬州市规划局使用管理。

10* 、沙锅井

位于东圈门砂锅井巷,清同治二年(1* * * )《扬州府治图》即有记载。黄麻石井栏,呈圆弧状,卷边,形似砂锅,故名。井壁砖砌,现为居民日常生活使用。

107、蜀井

位于扬州东北郊上方寺遗址,今邗沟中学内。上方寺即唐禅智寺,一名竹西寺,唐张祜诗句:“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即指此,井在寺后,亦名“第一泉”,原有“第一泉”石碑立于井边,今碑已不存。原井栏不存,今为后建。方形青石井台,井壁砖砌。

10* 、如意井

清代水井,位于如意巷西首。白矾石井栏,上刻高浮雕龙凤、花卉图案。井壁青砖砌筑,井台已改动。《扬州园林》曾经著录。现仍为附近居民生活用井。

109、玉井

清代水井,位于玉井巷内。青石井栏,上刻“玉井”、“丙寅”字样。井壁青砖砌筑,井台已改动。今仍为附近居民生活用井。

110、滚龙井

清代水井,位于丁家湾龙井巷口。《扬州画舫录》中所载:“……路西为井厅,通厨子庵,中有泉清洌”,此即为今滚龙井原址。井上原架木棚,装滚筒,井绳两头系桶,交替汲水,今木棚架已拆除。井壁青砖砌筑,青石井栏,保存完好,现为居民生活用井。

111、板井

位于板井巷内,巷因井而得名。青石井栏,井栏已改,后配井栏上刻“板井”二字,砖砌井壁,现仍为当地居民使用。

112、大东门桥

位于大东门街东首,东西向横跨于小秦淮河上。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原为明代旧城东城门外护城河上的木构吊桥。1927年改为砖石拱桥,石砌桥基、砖券拱顶,桥面长10.7米、宽* .7米。沿用至今,保存完好。

11* 、小虹桥

小虹桥位于北城根、南柳巷之间,东西向横跨于小秦淮河上。始建于明代,为砖拱桥,保存完好。191* 年、197* 年、2002年修缮。砖拱结构,石砌桥基、砖券拱顶,桥面中间为石砌阶梯式,两侧砖铺。

11* 、如意桥

如意桥位于太平码头西侧,东西向横跨于小秦淮河上,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 * * )。砖拱结构,桥面长1* 米、宽2.7米。砖砌桥栏,上镶“如意桥”、“同治七年立”、“埂子街公捐重修”石额题记。197* 年、2002年修缮。

11* 、迎恩桥

迎恩桥位于凤凰桥街中段,南北向横跨于漕河上,俗称“凤凰桥”,是五代、宋、无扬州城北门通衢上的桥梁,始建于五代或北宋。清中期,乾隆皇帝来巡时更名“迎恩桥”,《嘉靖惟扬志》中的宋大城、宋三城及明扬州府城隍三图上皆有迎恩桥;清雍正五年,邑人陆时达重造;19* 7、19* 2、19* * 年维修。迎恩桥现为砖石拱桥,保存完好。

11* 、迎薰桥

位于南门外大街北首,南北向横跨于南护城河上。原为吊桥,清代改建为砖桥,清光绪七年、192* 年维修。砖拱结构,桥面长7.0* 米、宽* .* 米,两侧为砖砌桥栏,上镶“迎薰桥”、“清光绪七年修”石额题记。保存完好。

117、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旧址

位于谢家巷1* 号。原为陈氏住宅,曾是党的秘密联络点。19* 7年宅主人陈素与江上青等人在此筹建了“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转赴皖、鄂等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建筑前后三进,三间两厢式民居,前后天井相连。宅西为一小庭园,庭园内客厅一间。

11* 、许幸之故居

位于板井巷* * 号、* 0号,为当代油画家、美术理论家、文学家许幸之故宅。许幸之(190* --1991)扬州人,曾任上海吉印通 艺大西洋科主任,副教授,参加过左翼文化运动,被推选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主席,后赴苏北解放区,参与筹建“鲁艺”华中分院并在该院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职苏州市文联主席,上海科教中影制片厂副厂长等职。先后创作《巨手》、《失业者》、《工人之家》、《无高不可攀》、《海港之最》等多幅优秀作品,创作了《伟人在沉思中》,为国务院办公室征集、永久陈列。出版了《永生永世之歌》及散文集《归来》。在上海电通影片公司导演了《风云儿女》,其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与插曲《铁蹄下的儿女》(许幸之词、聂耳曲)风靡全国,影响颇大。1991年病逝于北京。故居,东西两条轴线,住宅前后各四进。东轴,原门厅已毁,进门为一庭院,过庭院为对合式三间二厢,进深七檩的大厅,三、四进结构基本与第二进相同。西轴,第一进为门厅,面阔三间。过门厅亦为一庭院,第二进为大厅,略有改建,三间二厢。第三进住宅,现已建。第四进基本保存完好。

119、刘氏盐商住宅

位于绞肉巷1号,为民国年间盐商刘春田所建。该建筑大门北向,门楼已毁,大门对面有砖砌照壁。进门,为一庭院,庭院南部为东西两组住宅,均前后三进。第一进均为平房,分别为门厅和偏厅;第二、三进为两层串楼式住宅。建筑高大轩敞,砖雕、房檐砖细,作工讲究。于19* 0年,售于粮商庞春甲。

120、基督教礼拜堂

位于萃园路2号,192* 年由美籍传教士毕尔士创建。旧称贤良街礼拜堂,属基督教浸礼会教派。砖木结构,十字形屋顶,鱼鳞瓦屋面,建设面积1000平方米,是一座集主日学与大礼拜聚会融为一体的教堂。礼拜堂中间是基督教徒做礼拜用的无柱敞厅(即礼堂)。两侧是供主日圣经学校作教室用的20余间房,各有活动隔间。拉开隔间连通礼堂,共可容纳千余人,原先有座位100* 台,供主日崇拜圣诞节和复活节等宗教活动时唱赞美诗用。唱诗台上方有穹形墙柱,柱上镌刻有“耶和华在他的圣殿中,全地的人都当在他面前肃敬静默”金字,讲台后建二层平顶楼房,为牧师住所、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等。整座教堂保存完好,19* 1年批准为开放教堂。

121、明庐

位于广陵路122号,为扬州民国时期匏庐、汉庐、怡庐、明庐“四庐”之一。宅主姜氏,民国初营造社主人,购广陵路122号旧居,并将其改建,称“明庐”。前为住宅,均为三间两厢。后为花园。南围墙门额 题“明庐”两字,内有厅房一座,明三暗四,西首厢房内保留园形罩隔。厅后为一小庭院,旧为厨房,现已毁。

122、凌氏住宅

该住宅位于南柳巷90号,建筑座东朝西,砖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三进。第一、二进为三厢两间,第三进为五开间小平房。南北两侧有水井,火巷。该建筑保存完好,至今仍保留着民国初年修建时的水泥天井路面和水磨廊沿石。目前该住宅部分为凌氏后人居住,部分为房管局直管租赁房。

12* 、参府街民居群

位于参府街70、72、7* 、7* 、7* 、* 0、90号,为民国初赵氏、高氏、曹氏住宅。70、72、7* 、7* 号为赵氏住宅,前后五进,均为明三暗五对合式住宅,前后天井相连。7* 、 * 0号为高振声住宅,前后两进,明三暗五住宅。* * -90号为曹姓住宅,现存两进,为明三暗五,东西厢房,前后有天井相连宅北原有庭园,后遭破坏。第一进东山墙下嵌 “庆馀堂界”界碑一方。现代著名文学家、文史专家、文艺评论家洪为法曾租住参府街72号。洪为法(1900--1970),曾名炳炎,字式良(一作石梁),笔名天戈等,扬州人。洪为法为创造社成员,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相识、交往。192* 年与周全平合编刊物《洪水》,发表了大批小说、诗文、散文,著有《曹子建及其诗》、《古诗论》《郑板桥故事》、《柳敬亭评传》、《为法小品集》、《谈文人》、《中国文人故事选》、《绝句论》、《律诗论》、《国语学习法》等。* 2号,建于明国时期。宅主田野,字悦邱,别号埜,江都人,早年就读于山东齐鲁大学医学院,毕业后被分派至美国教会在泰州开办的医院任医师,* 年后自行开业。抗日战争前夕迁至扬州,先后在楠柳巷、居士巷、参府街开设“田野诊断”,主治内科、儿科,颇负盛名,被选为江都县医师学会理事,江都县参议员,19* * -19* 9年,在上海行医,常替外国人治病,并能直接用英语对话。扬州解放后,复回扬州开业。19* 0年,参加扬州市医师协进会。后受聘于苏北工人医院,任医务主任。现存西式小洋楼一座,面阔三间,砖木结构。

12* 、丁氏住宅

位于广陵路12* 号,为民国时期扬州律师丁绳武(光祖)所建。现存建筑前后三进,第一进为砖雕门楼和门厅,门楼后过道有土地祠。第二、三进为住宅,均为三间两厢。该建筑保存状况较好,现为丁氏后裔居住。

12* 、赵氏住宅

位于弥驼巷10号,民国建筑。住宅东西二条轴线,东路为一花园、一花厅。现为赵芝山后裔赵杰居住。花厅现已改建为住宅,但结构还保持原状。西路为前后四进,面阔三间,住宅之间均以天井相连。现西路四进为彩衣社区办公用房。该建筑东路花园与花厅间有一围墙,围墙门额镌刻“长春”两字,落款为“癸未仲春,含光书”。该建筑布局为东园西宅式民居,花园与住宅平行布置,颇具特色,为寻常民居所少见。

12* 、胡氏住宅

位于东关街* 0* 号、* 12号,为民国年间银行家胡仲涵住宅。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为民国早期建筑,至今布局完整。东关街* 0* 号的胡仲涵住宅原为小八字磨砖对缝门楼,旁置汉白玉石鼓一对,门扇厚实,铁皮包镶,钉饰花纹“五福盘寿”。大门下置一尺余高门坎,门楼东连门房一间。南墙面每块砖面皆经过刨磨后加工砌筑,因此墙面显得相当光滑细腻,这在扬州其他老房子中很少见到。墙面上原有福祠,后毁,残迹尚存。福祠左为磨砖对缝仪门,此为扬州大富人家住宅传统布局形式之一。仪门今完整,人仪门照厅三间,面南正厅三楹,柏木构架,两旁置厢廊。正厅后原有屏门。越过正厅,穿过腰门人后进,迎面住宅为明三暗五格局。东厢置耳门通火巷,正房堂屋和前厅堂地面为方砖铺地,卧室为架空木地板。西套房西板壁还暗连两间暗房,一般人是很难发现的,暗房西壁原有暗门通联东关街* 12号后进住宅东房间。暗房北墙还有一暗门,通北端东西向窄巷。东套房床后亦有小门通此窄巷。巷北置六角小门抵后庭院、花厅。庭园围墙上架设通透花窗。庭园东置磨砖月门通东火巷,庭园东南角置花台,西南角叠湖石假山,下凿曲状鱼池,旁置石栏。花厅为中西合璧建筑,三面置廊临虚,屋面为单檐歇山式,四角翘飞。厅内门窗西式装修。东关街* 12号是胡氏偏房,面北照厅三间,面南正厅三楹,旁置厢廊,厅前置桶扇,后置屏门。厅后穿腰门,后连住宅三间二厢,共有二进。民国年间,胡仲涵在南通开设泰龙钱庄,后在上海中南银行任过经理。20世纪* 0年代末因病而到扬州东关街* 0* 号老房子养生。

127、李氏住宅

位于大实惠巷* 号、小实惠巷1* 号,为民国初画家李石湖及其弟李石泉寓所。建筑坐北朝南,东宅西园。住宅前后四进,第一进为楠木厅,面阔三间,前置卷棚。第二进,明三暗五两厢。第三进住宅,面阔六间,东西为厢房。第四进为平房,面阔四间,进深五架。园内原有半亭、金鱼池,现已毁,北有花厅三间。

12* 、金氏住宅

位于在苏唱街17号,扬州老字号“扬州浴室”创始人金宝芝的住宅。住宅由东西二座楼房和花厅组成,东楼为二层小楼,面阔四间,传统风格。西楼为二层西式小样楼风格,面阔三间,青砖木构结构,水磨石地面,顶为平顶,上置小歇山。花厅位于西楼南,面阔三间,天井内有一口水井,方形青石井栏,砖砌束腰井壁。整体建筑保存基本完好。

129、王氏住宅

位于大羊肉巷* 号,为清名扬州清曲名家王万清住宅,王万清11岁随父王弼成习昆曲,* 年后改学扬州清曲,在艺术实践中,融汇众家之长,形成王派风格。晚年悉心总结近代清曲名家及自己的演唱经验,著有《扬州清曲唱念艺术经验》和《扬州语音》两文,刊于《扬州戏曲》。该住宅座北朝南,前后二厅,均为面阔三间两厢,保存基本完好。

1* 0、公园桥

位于公园巷西首,东西向横跨于小秦淮河上。桥始建于民国七年,19* 7年修缮栏杆,19* * 年、2002年又分别进行修缮。现桥为砖拱结构,石砌桥基,砖券拱顶,桥面呈八字型,长7.* 米、宽* .1米。

1* 1、震旦中学礼堂

民国9年(1920),由法国耶稣会士山宗机在扬州创设,开始称为圣约翰伯尔各满公学,后称“扬州震旦大学预科”。民国20年改称“私立震旦大学附属扬州震旦中学”,由江苏省教育厅核准立案,开办时仅有高中部。民国21年后,增设初中部。民国2* 年又采取男女分校制,民国* * 年7月停办。现保存有教学楼一幢,结构基本完好,外墙用磁砖贴面装修。

1* 2、大陆旅社

位于新胜街2* 号,与“绿扬旅社”隔街相邻,为扬州民国时期著名的旅社之一。该建筑为中西合璧式楼房。进门厅,内为透空式中庭。三层砖木串楼,结构完好。楼后北侧有一小院。

1* * 、帽儿墩汉墓

汉代墓葬,封土底部呈“方中”状,南北70多米、东西* 0多米,占地面积* * * * .2平方米,在其上为圆锥形封土墩,高度10.* 米,系人工夯筑而成。

1* * 、金鼓墩汉墓

西北绕城公路南侧,西汉早期墓葬,封土堆呈不规则圆锥状,系人工夯筑而成,底边直径* 0米,高约* 米,占地面积2* 2* 平方米。

1* * 、麻油墩汉墓

西汉早期墓葬,俗称“麻油墩”。封土堆呈不规则圆锥状,系人工夯筑而成,底边直径* * 米,高度* 米,占地面积9* 1.* * 平方米。

1* * 、小墩汉墓

汉代墓葬,封土直径* 0米,高度* 米,夯层厚0.2-0.* 米,保存较好。封土墩周边曾有土坑墓发现,并出土釉陶壶、瓿、罐等。此墓可能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宝女墩墓主人的陪葬墓。

1* 7、大草巷杨氏住宅

清代民居。建筑坐北朝南,前后五进,依次为门房、仪门披房、厅房及住宅两进,皆硬山顶,建筑面积* * 7平方米。仪门为磨砖门楼,厅房面阔三间,前有柏木卷棚,上雕鲤鱼图案;第三、第四进均面阔三间。据房契记载,建于清同治年间,后杨幼亭(杨佑)购置居住。杨曾任清廷五品官,民国初年任省属硝磺局局长,负责江苏、上海地区民用火药专营。

1* * 、问井巷查氏住宅

清代民居,为律师查凤歧住宅。建筑坐北朝南,以火巷为界分东、西两路,建筑面积* 20平方米。东路前后两进,均面阔三间,第一进门窗较为精致。西路前后四进,仪门东向,为水磨砖门楼。第一进面阔三间,第二进正厅面阔四间,前有卷棚,梁架雕精致鲤鱼图案,第三、第四进均面阔四间。火巷内有六角门花墙,上有“余步”石额。

1* 9、通运南街1* 号民居

清代民居,坐北朝南,前后五进,建筑面积* 90平方米。从南向北依次为门房、仪门,厅房及住宅两进,均面阔三间,硬山顶,小瓦屋面,两侧建有防火墙。大门和仪门皆为磨砖门楼,厅房前有卷棚。住宅东有火巷。整体保存较好。

1* 0、湾子街* 9、71、7* 号民居

清代民居。* 7号住宅坐北朝南,前后两进,第一进面阔三间,第二进面阔四间,小瓦屋面,硬山顶。* 9号住宅坐北朝南,前后两进,面阔三间,小瓦屋面,两侧防火墙。大门为磨砖门楼,有照壁;第一进前有轩廊,木构槅扇,后设屏门;住宅东有厨房,两间一厢,小瓦屋面,观音兜顶;71号住宅坐北朝南,大门为磨砖门楼,入内为火巷,火巷东、西分别为前后两进住宅,后院有水井一口。7* 号住宅大门南向,条砖勾缝门楼,内部建筑坐西朝东,南、北三间并列,前为天井,两侧厢房。

1* 1、花园巷17、19号毕园

清代民居,坐北朝南,原花园已毁,现存花园南北建筑各一组,建筑面积* * * .22平方米。南部一组前后两进,前进为披房两间,北进为上下二层楼房,面阔两间、进深五檩,楼上有内廊,外置栏杆,楼板檐贴磨砖裙边,楼上下槅扇完整。东西两侧为高大的围墙,西侧开有小门通花园,园内有古井一口。花园北部为大厅,面阔三间,杉木梁架,用料硕大,前置柏木卷棚。厅前天井,青砖铺设“卍”纹与鹅卵石组合花纹图案,天井南侧台基上嵌“珊瑚轩”的石额。

1* 2、苏唱街2* 号吕氏住宅

清代民居,坐北朝南,原大门已拆,现存房屋前后五进,建筑面积* 70平方米。第一进为二层楼房,上下六间带两厢四间,第二进和第一进相似;第三、第四进为对合形式的四合院,皆面阔三间。第五进为楼上下六间两厢四间小楼。房屋基本保存原状,装修改动不大。东面花园已毁,但规模尚在。原房主为吕氏,开设绸缎庄。

1* * 、弥陀巷吴氏住宅

清代民居,坐北朝南,分三条轴线,建筑面积* * 0平方米。东轴为客座与厨房,已改建。中轴为书房与客厅,客厅面阔三间,进深五檩,部分槅扇保存。西轴为住宅前后两进,皆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前有天井,两侧厢房。为清光绪年间“扬州三狂士”之一吴恩棠住宅。

1* * 、甘泉路17号李氏住宅

清代民居。房屋规模较大,座南朝北,分东西两路,建筑面积11* * .1* 平方米。东路前后四进,第一、二两进为二屋楼房,面阔五间,天井两侧厢楼;第三、四两进均面阔五间,其后有面阔三间附房一座、六角古井一口。西路前后三进。第一、第二进为对合形式的四合院,均面阔三间;第三进为大厅,面阔三间,前后均有柏木卷棚。原房主李氏,经营商品零售生意。

1* * 、埂子街172号梁氏住宅

清代民居。建筑规模较大,坐东朝西,分南、中、北三路建筑,建筑面积11* * .2平方米。南路前后七进,依次为门房、仪门、厅房及住宅四进,均面阔三间。仪门为砖刻门楼,厅房前置卷棚。中路前后四进,第一进三间,第二进花厅仅存柱础及铺地砖,第三、四两进均为三间两厢格局。北路前后两进,为三间两厢一对照格局。

1* * 、巴总门1* 号民居

清代民居。前四进坐西朝东,最后一组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积* 9* .* 平方米。大门朝北,临巴总门巷。第一进仪门门厅,面阔五间、进深五檩,仪门为磨砖门楼;第二进大厅为明三暗五格局,进深七檩;第三进面阔五间、进深五檩;第四进也为明三暗五格局。最后一组前后两进,南进面阔三间,北进为“明三暗四”格局,面阔四间,进深七檩,套房天井有西便门通引市街,门内迎面墙上有福祠一座。

1* 7、钞关西后街10号民居

清代民居,坐北朝南,前后三进,均为硬山顶,建有三阶马头墙,建筑面积* 90平方米。第一进门房面阔四间,进深五檩,八字磨砖大门,迎门有福祠一座;第二进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前有廊带卷棚,天井两侧厢房;第三进面阔六间,进深七檩,前有廊带卷棚,中为天井,两侧厢房,东套间和西套间前均为花园。已修缮,整体保存较好。

1* * 、木香巷* 7号民居

清代民居,坐北朝南,分东、西两路建筑,建筑面积* * 2.* * 平方米。东路建筑前后两进,第一进面阔四间、进深五檩,院大门开在偏西一间,磨砖门罩;第二进为明三暗四格局,面阔四间、进深七檩。屋后院落内有柴房两间,西向厨房三间。西路建筑前后三进,第一进面阔三间、进深五檩;第二进三间两厢,厅房面阔三间、进深七檩;第三进三间两厢,主房面阔三间、进深七檩,东厢房有通道与东侧院落相连。

1* 9、南河下黄氏盐商住宅

清代盐商住宅,原有中、东、西三处大门,现存西大门、中仪门及二层住宅楼两幢、东住宅前后三进,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0* * .97平方米。西大门临街,残存;中路仪门磨砖门楼;仪门后为二层木构小楼前后两进,均面阔三间、进深七檩。东住宅前后三进,第一进面阔三间、进深五檩,大门为磨砖门楼;第二进为面南的二层楼,面阔三间、进深七檩,第三进面阔三间、进深七檩。

1* 0、广陵路钱业会馆

清代,现存东、中、西三路建筑,建筑面积92* .* 平方米。中路建筑存西向磨砖仪门及厅房、住宅各一进,厅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七檩,梁柱硕大,前有卷棚;东路建筑前后两进,为明三暗四格局,均面阔四间、进深七檩;西路建筑前后三进,由南向北第一进为三间两厢的二层楼房;第二进为三间两厢格局,进深七檩;第三进为厨房,面阔三间、进深五檩。此会馆为清末民初扬州钱庄行业发展的历史见证。

1* 1、小流芳巷徽州会馆

清代,坐北朝南,现存门房、二道仪门及大厅筑,建筑面积29* .9平方米。第一进门房面阔三间、进深七檩,门房前原有高大门楼,上嵌“徽国文公祠”石额,已改。第二进为仪门门房,仪门为砖刻门楼,匾墙上开光如意纹内,雕刻福、禄、寿三星图案,其下有春、夏、秋、冬四季图案。第三进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前有卷棚,天井三面有抄手披廊。在小流芳巷北端嵌有一块石质“新安 恭善堂界碑”,是当时徽州会馆的西北界。

1* 2、谢馥春旧址

清代,占地7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 1* 平方米。西部有两路住宅,分别为前后三进房屋与小四合院;东部有花厅一进,面阔三间,进深七檩,硬山顶。清道光年间谢宏业开设,生产香粉、头油、棒香、香件,销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一带,尤以香件而闻名,191* 年曾荣获巴拿马万博会银质奖章。19* * 年公私合营,谢馥春香粉铺改名为谢馥春香粉厂;19* * 年易名为谢馥春日用化工厂至今。

1* * 、普照寺大殿

俗称太阳宫,原系道观,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初年道士道清重建,光绪帝赐普照禅寺匾额和青紫龙杖。原有山门、大雄宝殿、藏经楼及配房数十间。今仅存大雄宝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七檩,前带副阶,硬山顶,整体保存较完好。

1* * 、大王庙大殿

大王庙俗称财神庙,主祀吴王夫差,配祀汉初吴王刘濞,始建年代不详。200* 年建大王庙广场,移南门外宝轮寺大殿于此复建。宝轮寺大殿建于清同治、光绪年间。大王庙利用宝轮寺大殿的建筑构架复建而成,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九檩,建筑面积2* * .* * 平方米。

1* * 、藕香桥

石拱桥,长29.1米,宽* .* 米,矢高* .* 米,建筑面积1* 9.* * 平方米。原名法海桥,明嘉靖四年(1* 2* ),扬州卫指挥火晟重建。清乾隆以前为画舫到达平山堂的必经之地。19* * 年,桥石栏杆改为水泥预制,上饰莲花图案,重修石级,湖道遍植荷花,改名“藕香桥”。

1* * 、洒金桥

单孔砖石拱桥,东西走向,横跨于汶河(唐代官河)之上,东西长21.2米,宽1* 米,矢高* .2米,桥净跨7.* 米,建筑面积27* .* 平方米。桥底座基础为青石质,在近外侧有石槽,最初可能有水关设置,重修后废弃水关,成为进出城门瓮城的桥梁通道。从拱券上的铭文砖“咸丰二年二月六日修”来看,清代中晚期对其进行了大修。200* 年南门遗址考古发掘并修复。

1* 7、牛背井

清代,井栏青石质,腰鼓形,高* * 厘米,内口径* * 厘米,外口径* 0厘米,腹径(外)70厘米,上雕孤形线纹,有锁洞,口部绳槽较多。井壁为青砖圈砌,井深约* 米,井台为水泥地,占地面积* .2平方米。保存较好,为周边居民生活用井。

1* * 、引市街102-1号古井

清代,井栏为青石质,鼓形,体形较大,上口内径* * 厘米、外径7* 厘米,腹径为90厘米,高* * 厘米,内壁有绳槽。外腹壁雕刻麒麟、海龙王、游禽等图案四组,口沿及锦袱披巾式纹带上雕刻如意纹、缠枝花纹及辅助纹饰。井壁为青砖圈砌,井深* .* 米。水质清澈,至今仍为周边居民使用。

1* 9、水碧泉古井

建于清嘉庆十六年(1* 11),青石井栏,直筒六角形,高* 2厘米,口径* 1厘米,三面刻隶体“水碧泉”三个大字,其余三面刻有行楷题跋,交待置井、命名缘由,末段有“嘉庆辛未石潭老人识”。井身直径* * 厘米,深* .9米,用青砖平砌,保存完好。

1* 0、湾头镇陈氏住宅

坐北朝南,对合二进,上下两层串楼,砖木结构,建筑面积* 02平方米。两进墙体均为条砖勾缝,小瓦屋面,硬山顶,槅扇、槛窗、木雕栏杆、磨砖裙边等均存,整座建筑结构完好。民国时期江都县县长张济传岳父陈玉龙所建,解放后曾作为湾头镇政府办公楼,现为吉印通 造船厂职工宿舍。

1* 1、瓜洲孙氏住宅

民国时期民居。房屋坐西朝东,共有两组,占地面积约2* 00平方米。街西一组分南北两轴,中夹火巷。北轴线前后两进,明三暗四布局。南轴线前后三进,均面阔三间。街东一组为面阔三间,进深五檩住宅一处。房屋架构布局完整,内廊及门窗槅扇保存完好。整个建筑群体量较大,代表了扬州沿江地区民居建筑特色。原房主为孙氏,曾从事旱烟、货栈、酱园等方面的经营。

1* 2、大樊家巷倪氏住宅

民国民居,坐北朝南,以火巷为界,分东西两组,建筑面积* 21.02平方米。大门北向,八字形磨砖门楼。东组建筑前后两进,前为厨房及书房,后为三间两厢住宅。西组建筑前后两进,第一进面阔三间,第二进三间两厢。房屋西侧巷内有六角水井一口。房屋整体保存较好,明间槅扇及厢房支摘窗、槛墙保存较为完整,天井为席纹铺地,古朴典雅。原房主为倪月卿,曾在教场酱业统一工会任职。

1* * 、浦头镇张氏住宅

民国民居,共有两处建筑,为张氏兄弟所建,建筑面积1* 00平方米。* 2号坐北朝南,前后五进,第一进面阔五间,青砖小瓦,西边三间进深七檩,东两间为门房和轿厅。第二进为厅房面阔三间,进深五檩,东为过道。第三进到第五进均为青砖小瓦,面阔三间,进深七檩,东为过道、套房。

1* * 、同松参号药店旧址

建筑原有前后五进,分前店堂、后作坊,现存建筑坐北朝南、上下两层楼房前后两进,建筑面积* * * 平方米。南进面阔三间,一层墙体青砖勾缝、二层为三斗一卧空心墙,小瓦屋面,歇山顶。北进面阔三间,小瓦屋面,歇山顶,建筑装修与南进相似,天花地板均存。建筑整体保存较好。同松参号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 * * ),是教场大街李松寿药号的分店,因专售参、燕、丸、散,故名同松参号,全称为“协记同松参号”。民国五年(191* ),绅士马士杰购置后重新装修;19* * 年又过给时任扬州怡生钱庄的经理潘颂平,19* * 年改为公私合营,现为大德生医药连锁店。

1* * 、安墩巷俞氏店铺

建于民国时期,前后两进,上下两层串楼,坐西朝东临街而建,建筑面积* * 7.* * 平方米。东进面阔四间,楼下为店面,楼上为住宅;西进面阔四间,南两间小瓦屋面,两侧建有防火墙,天井上有木结构顶蓬,北侧为二层披廊,下设腰门通北两间天井。北两间小瓦屋面,硬山顶,天井北侧为厢楼。原为俞氏开设布店,解放后曾为中百一店分店,现为居民住房。

1* * 、大桥镇宝源钱庄

民国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积* 00平方米。杨氏创立,经营汇兑和存放业务,解放前夕关闭。建筑共有七进,均面阔三间,小瓦屋面。第二进为二层砖木楼,第三进进深七檩,前有卷棚,卷棚上有刻花。建筑规模较大,保存较好,对研究扬州地区民国时期商业建筑具有重要价值。

1* 7、江苏油田真武真* 井

占地面积* * 平方米。197* 年10月,江苏油田第一口井真* 井喜获工业油流,日自喷产油为* 9吨,至今仍在使用中。真* 井的诞生为建立我国南方陆上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江苏油田,揭开了新的篇章。

1* * 、邵伯镇粮库

建于20世纪* 0年代。坐西朝东,占地面积* 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 00平方米。粮库共三幢,砖木结构,系根据苏联图纸建造,每幢粮库内有木柱20根,人字形木梁架* 套,木柱横梁之间皆用铁铆钉,有2* 个通风窗。另有粮墩* 个,呈圆柱形,拱形砖顶,每个粮墩设有通风窗。

1* 9、四桥烟雨楼

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原为奉宸苑卿黄履暹别墅。乾隆六次南巡,曾四次幸临此处,乾隆二十七年(17* 2),登楼南望春波桥,北眺长春桥,西览玉板桥、莲花桥,即以“四桥烟雨”赐名,御书趣园。光绪三年(1* 77),曾于此重建三贤祠,礼祀欧阳修、苏东坡、王士禛。19* 0年于旧址重建。坐东朝西,建筑面积97.* 平方米,楼高二层,面阔三间,歇山重檐,四面廊,三面借景,楼前平台围以白矾石栏杆。东西两侧有石阶踏道。在其南侧立“趣园”残碑一方。

170、风箱巷官井

井栏为青石构造,腰鼓形,轻微风化,口部微残,上口内径* * ,外径* * 厘米,腹径* * 厘米,高* 7厘米。南北两侧有锁洞,面西腹部刻有“民国二十年 风箱巷官井” 。井壁为青砖叠砌,井深约* 米左右。井南墙壁上嵌乾隆年间石碑刻两块,惜字迹模糊,风化较严重。该井保存至今,栏饰苍劲,水源旺盛,现为居民生活用井。

171、湾头镇壁虎石雕

明万历年间,扬州连续多年在夏季霪雨连绵,昼夜不止,江湖泛涨,灾情严重。为祈祷江湖安澜,人们置一对石雕壁虎于湾头古街北端河边,形成淮扬“九牛二虎一只鸡”镇水之宝物。现两只壁虎石雕仅存一只,青石质,底座残长1米、宽0.* * 米,因年代久远,头部、右爪及尾部损毁。200* 年,湾头镇政府于此设石围栏,立解读牌。

扬州的国省级文保单位看这里

  • Adobe认证证书怎么考?

    Adobe认证证书怎么考?

    当今的数字时代中,Adobe的软件产品已经成为了广大设计师和创意工作者的必备工具。如果你想在这个领域中获得更多的职业机会和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那么考取Adobe认证证书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Adobe认证证书是一种由Adobe公司颁发的证书...

    2023-04-16 52

  • 烟台裕同印刷厂怎么样烟台裕同包装厂生产视频|

    烟台裕同印刷厂怎么样烟台裕同包装厂生产视频|

    烟台市裕同印刷吉印通的经营范围是出版物包装装潢印刷品其它印刷品印刷有效期限以许可证为准生产销售纸箱纸盒包装盒货物技术进出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山。不累烟台市裕同印刷厂不累,待遇五险一金有年终奖裕同科技成立...

    2023-04-07 104

  • 上海宣传折页印刷公司|上海宣传折页印刷公司电话

    上海宣传折页印刷公司|上海宣传折页印刷公司电话

      上海样本印刷厂家哪个最专业  201*-07-2910:*2:2*来源:合宣吉印通浏览量:*000  很多需要订制样本印刷产品的厂家都会在订货前,认真的选择印刷厂家。目前,对于样本印刷产品来说,以上海地区的印刷厂家最为知...

    2023-03-01 80

  • 关于上海手举牌印刷厂的信息

    关于上海手举牌印刷厂的信息

    1、给你详细点的好了,你可以自己选选看啊1上海一佳印刷厂上海市普陀区铜川路1**号2上海长良印刷厂上海市怒江路100号*上海吉星制刷吉印通上海市普陀区真北路**70号*上海普陀锦永印刷器材制品厂上海市普陀区中。2、1上海扬盛吉...

    2023-02-09 75

  • 怎么把通俗照片做成证件照?怎么便宜证件照?

    怎么把通俗照片做成证件照?怎么便宜证件照?

    021yin.com/zjzzz)功用来造做证件照能够了,一路来看看详细步调吧。在阅读器中搜刮压缩图网站,翻开后从导航栏中选择【证件照造做】。上传图片,选择需要的证件照尺寸、布景颜色,完成后保留即可。只需要根据上面的办法,就能够在线造...

    2022-12-18 101

  • UV打印机套色偏位是什么?

    UV打印机套色偏位是什么?

    UV打印机的利用十分智能,但是也有良多客户在刚拿到设备时还有许多不大白的处所,好比今天就有个客户对“套色偏位”是什么有疑惑。今天,蓝图数码小编就带您领会一下UV打印机套色偏位是什么。UV打印机常见的喷头设置装备摆设是理光G*和理光G6,一...

    2022-12-01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