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到底是工业大国还是工业强国,屡屡有人拿着一支圆珠笔头当成板砖挥舞过来,常用的语法是:连一个圆珠笔头都造不好,你能叫工业强国吗?
其实圆珠笔头这个东西还真是挺麻烦的。一个笔头里有*
条引导墨水的沟槽,滚珠与笔头、沟槽位之间有严格的适配要求,加工误差要求不能超过0.00*
毫米。中国不是不能生产圆珠笔头,早在几十年前就在仿造的基础上开发出了笔头加工设备,也生产出了自己的圆珠笔头,只是精度和生产效率无法与国外技术相比而已。
近些年来,中国的制笔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各类笔的年产量近*
00亿支,占全球的*
0%。由于笔头生产的技术水平差,每年进口笔头达100亿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圆珠笔生产国,光鲜数字的背后,却是核心材料高度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
其实国内的制笔企业也并非完全依靠进口笔头。但是人们潜在觉得外国的月亮就是比较圆的想法,导致国内制笔企业看不起一个小小圆珠笔头的研发与生产。为了给数百亿支圆珠笔安上“中国笔头”,国家早在2011年就开启了这一重点项目的攻关。经过五年数不清的失败,在电子显微镜下,太钢集团终于看到了“添加剂”分布均匀的笔尖钢,试验在201*
年9月取得成功。大规模炼钢十多次后,第一批切削性好的钢材终于出炉了。这批直径2.*
毫米的不锈钢钢丝,可以骄傲的写上了“吉印通
”的标志。
尽管这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件微乎其微的进步,但在中国工业制造业中算是一种技术性的革新。也许小小的圆珠笔头在日常很难引起我们的注意,但在书写时由于笔头造成的不顺畅还是会让人感到不便吧!
工业中一个小机器的就能改善生活质量以及人工的输入。在丝印机领域,取料操作工逐渐被机器代替,建宇网印印刷机械手可省一个取料员工,在纸张或薄薄膜方面人工是无法与其媲美的,印刷机械手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印刷效率,取料放料误差也大幅度高于人工,并且安全系数高,能最大化考虑操作员工安全、机器安全、网版安全。一个小机器加入不仅节约了人力输出同时也能提高印刷质量。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